您当前位置: 圣才学习网首页 > 心理类 > 罗大华《犯罪心理学》 > 学习指南

罗大华《犯罪心理学》学习指南

◇ 教材介绍

《世纪心理学丛书15:犯罪心理学》之写作,既有独立的见解,又不囿于作者的理论观点,尽力做到博采众长,较为全面地反映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。对于各学派的观点,力求客观介绍,不作褒贬之评论,使读者了解其本意。在古今资料之采用上,既要以现实研究为主体,又要对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作一定的介绍,以求古今为用。在理论与应用的关系上,既要探讨理论,又时时着眼于应用,希冀对刑事司法工作者有所帮助。为此,在体系结构上采用了准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,即在基本理论、类型论的基础上,增写了对策论的内容。

需要着重说明的是,本书通过广泛搜集案例资料与实证研究,进一步充实了犯罪心理结构理论,以此为核心,开展原因论、机制论、发展变化论、类型论、预防和矫治论等多方面的研究,试图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犯罪心理学理论体系。此可谓《世纪心理学丛书15:犯罪心理学》的重要特色。再者,根据丛书撰写体例要求,本书注意将有关专门名词标准化,同国际上通用的概念接轨,并说明其资料来源与相近的术语,以便于读者理解其涵义。

 


圣才3D电子书,国内首家植入高清视频的3D电子书(免费下载、送手机版),720度立体旋转,好用又好玩,全新学习体验,功能强大,记录笔记、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。

罗大华著《犯罪心理学》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咨询心理学权威教材。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罗大华《犯罪心理学》的考生复习专业课,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辅导用书(均提供免费下载,送手机版)。

◇ 作者简介

罗大华,1936年生于福建武平,中国政法大学教授,从事心理学研究,拥有著作多篇。


工作经历 

1955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长汀师范学校,此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年;

1956年9月—1960年7月就学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;

1960年8月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学院(即中国政法大学前身)任教;

1983年至1999年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主任,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,证据科学研究院专职教授,硕士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兼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、福建警官学院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客座教授。历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、常务理事;

1983至2010年担任第一届至第七届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,曾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、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警察学会、中国监狱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,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委员会成员,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,北京市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常务理事,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,北京市法学会理事,北京市监狱学会顾问;

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

学术建树 

罗大华多年从事犯罪心理学、刑事司法心理学、证言心理学、罪犯矫治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。论着颇丰,共出版编著、译著60余部,发表论文50余篇。

主要著作有:主编新中国第一本《犯罪心理学》教材(1987年获北京市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)、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《犯罪心理学》、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《犯罪心理学》、《青少年犯罪心理学》(1989年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10年优秀成果二等奖,1991年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)、《心理学大词典》、《心理学大辞典》、《法制心理学词典》、《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十年》、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》、《法制心理学丛书》、《21世纪法律心理学丛书》等;

合著《犯罪心理学》(台湾东华书局、浙江教育出版社分别出版)、《司法心理学》(2002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)、《罪犯改造心理学》、《证人证言心理》、《中国心理科学》、《当代中国心理学》、《刑事司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》等;

著有:《罗大华七十华诞文集》;

译著《犯罪心理学入门》、《犯罪心理学》、《犯罪社会心理学》等。

主要论文有:《犯罪心理学方法论》、《违法犯罪青少年心理特点初探》、《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研究》、《证言失真的心理分析》、《暗示对证言影响之研究》、《关于犯罪者对一组罪种严重性判断的研究》、《对国外犯罪心理研究中几种理论观点的述评》、《论对罪犯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的预测和预防》、《论犯罪原因和犯罪原因的系统研究》、《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》、《我国刑事犯罪严重化的社会心理成因》等。

曾应邀到日本国和台湾地区参加学术交流。

曾主持司法部重点课题——“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”的研制工作,承担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重点课题“青少年犯罪心理及其对策研究”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“证据科学的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”子课题“证言可信性的实验研究”等项目的研究工作。


◇ 指定院校
 
◇ 配套教辅